6月27日悦配资,重庆东站正式“开门迎客”,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目前在建的最大高铁枢纽站,重庆东站做了哪些突破?设计上融合了哪些巧思和亮点?今日,重庆东站联合体团队设计师为你揭秘重庆东站背后的故事。
破
重庆东站不仅仅是车站
没有大大的广场、“开放式”大门……到了重庆东站,你会发现它很不一样!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目前在建的最大高铁枢纽站,不同于其他火车站的是,重庆东站没有大大的站前广场;市民不用买票,随时都可进站打卡。
用蒋茜雯的话来说,重庆东站,不仅仅是一座火车站。
蒋茜雯是中铁二院建筑分院副总工程师,也是重庆东站的设计联合体团队成员之一。据她回忆,重庆东站从2019年6月启动方案征集,2020年5月12日,在重庆东站枢纽建设推进会上,中铁二院、同济大学设计院联合体作为概念设计中标单位。
“当接到重庆东站的设计任务时,团队首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方针指导下,设计出独属于重庆,具备符合重庆城市特征,适应场地环境的新时代高铁站房。”蒋茜雯说,从最初的构想到设计方案的敲定,历时半年时间。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团队曾有过激烈的观点碰撞。”蒋茜雯说,因为代表重庆的符号很多,比如长江、三峡、山川等,每一个都独具重庆特色悦配资,到底该选哪种符号来表达重庆文化,团队出现了意见上的分歧。
经过多场“头脑风暴”后,最终,联合体团队在众多文化符号中,选择了最契合地域文化及站房空间的山水千里与绿谷中的参天黄葛树。
立
“山水千里、黄桷参天”为构思立意
最终,联合体团队决定:重庆东站建筑造型以“山水千里、黄桷参天”为构思立意。
团队认为,重庆是一个具有众多且独特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城市,如山城地形、两江环绕的地理格局、吊脚楼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等。
蒋茜雯说,在设计重庆东站时,团队通过综合交通中心立面的横向肌理,表达出山峦叠嶂的恢弘气势,这是“横向为山”;通过站房屋顶水波涌动的灵动感,表达出江川水波涌动的动感,这是“纵向为水”。
在站房结构上,通过正立面的六颗参天巨构柱,表达黄葛树枝繁叶茂的生长态势,这就是“黄桷参天”。
所以在重庆东站,山茶花、黄桷参天、巴渝十二景等“重庆元素”随处可见。
让车站成为“城市会客厅”
除了别具一格的站房,重庆东站在设计上,还充分考虑旅客舒适度。
“为什么没有站前广场?”蒋茜雯说,这充分考虑到了重庆的气候因素,由于夏季比较热,冬季比较潮湿,为提升旅客的舒适度,团队减少了广场的设计,避免旅客直晒。同时将更多的空间纳入到“灰空间”,考虑到客流主要从西侧进站,他们在西侧打造了退台式的商业体,旅行时间充裕的旅客,可以到这里休憩。
“重庆东站不仅向旅客开放,而是向所有市民开放。”蒋茜雯说,和其他火车站不同,重庆东站的检票口不在站房进站口,而是在闸机前。这样的设计,也是方便广大市民能随时到东站“打卡”。
所以,重庆东站绝不仅仅是一座车站,而是一座“城市会客厅”,成为向外界展示巴渝文化的窗口。
上游新闻记者黎静摄影周本帅悦配资
盛康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